9月5日,繼臺風“蘇拉”在廣東登陸后,“??痹俅蝸硪u。雙臺風所到之處,不僅給當地帶來風雨天氣,也給廣東沿海的海上風電機組帶來了又一次“大考”。在這一次“大考”之中,佇立在海上的明陽智能風電機組表現如何?這些風電機組又以怎樣的“內功”應對再一次的挑戰?

(來源:@中央氣象臺)
“蘇拉”過境期間——9月2日凌晨3點30分左右,廣東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55臺抗臺風海上風電機組迎來的最大瞬時風速達到了85.6m/s——相當于17級以上的風力強度。在深厚的抗臺風功底的作用下,這些機組不僅安然無恙地屹立在“風口”之中,更是實現了把不可用之風轉化為綠電,且有效地提高發電量。
“基于海量的臺風區風機運行數據,我們全面分析臺風的風速、風向、湍流強度、風切變、陣風系數、機組運行狀態等,將研究的數據成果融入到風機的抗臺風設計中”,明陽智能相關負責人表示。目前,明陽智能的研發團隊可通過模擬臺風的工況條件,計算得出臺風條件下機組的載荷情況,從而讓MySE系列風機符合最嚴苛的臺風環境條件要求。
在汕尾,5個海上風電項目總計227臺明陽智能抗臺風風電機組亦無畏“雙臺風”挑戰。數據顯示,“蘇拉”過境期間,汕尾當地海上風電場所測風速最高達到51m/s.
在南海,明陽智能風機所在的30余個海上風電場,包括兩臺漂浮式風電機組在內共計超過1000臺風電機組,均遭受此次臺風“蘇拉”波及。最終,全部明陽機組以架海擎天的姿態,抵御住臺風侵襲,以高可靠性能保障了風電場安全穩定運行。此外,約500臺陸上風電機組也在臺風期間表現出優秀的抗臺風能力。
今年7月,臺風“泰利”過境。安裝有67臺明陽抗臺風風機的華電廣東陽江青洲三風電場正位于“泰利”路徑之上,臺風過境期間該風電場監測到最大瞬時風速達到71.5m/s,相當于17級以上風力強度。所有風機在“泰利”經過期間均平穩運行。
明陽智能深知中國風電產業要發展,就必須大規模開發臺風區海上風電。如今,由明陽智能自主研發的全球葉輪直徑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、位于廣東陽江海域的明陽MySE5.5-155全球首臺抗臺風漂浮式機組,以及位于海南文昌海域的我國首臺“雙百”深遠海漂浮式風電機組——MySE7.25-158風機,均已輕松應對多起臺風考驗,體現出明陽風機強穩定、高可靠的特性。
同時值得一提的是,明陽智能單機12兆瓦批量風電場——明陽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也經受住了此次臺風的考驗。投運于該風電場的全球首臺風漁融合一體化裝備“明漁一號”,憑借50年一遇環境海況條件抗臺風設計,與全場風機共御臺風,順利通過極限考驗,表現出風力發電與深遠海養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“臺”上一分鐘,“臺”下十年功。明陽智能的抗臺風歷史還要從我國廣東湛江說起。2007年,明陽研制的全球首臺抗臺風型1.5兆瓦風電機組在湛江徐聞投運。此后,明陽智能持續領航抗臺風風機發展。2016年,MySE3.0兆瓦抗臺風型海上風機在珠海桂山海上示范風電場投運,次年即經歷17級強臺風“天鴿”、12級強臺風“帕卡”的正面沖擊,在68.5m/s的極限風速考驗下依然可靠穩定運行;2021年,由明陽智能研發設計的全球首臺抗臺風漂浮式風機成功并網;2022年,明陽智能發布“OceanX”雙轉子漂浮式風電平臺,讓抗臺風風機駛向了深遠海。
中國大部分沿海地區都處在臺風區域,明陽智能“知難而進”,將臺風“無人區”變為了風電開發的“富集地”。明陽智能創新把抗臺風智能化與AI相結合,針對不同地區、風場、機位,配置個性化的抗臺風控制策略,使其可進行智能邏輯判斷,主動應對臺風侵襲。同時,通過實時監測臺風未來登陸區域的風向、平均風速、極大風速、氣壓、距風電場距離等預判數據,為制定抗臺風策略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。
“中國大部分沿海地區都處在臺風區域,如果沒有能夠抗擊臺風的風機,那么風電在中國幾乎沒有未來。在探索風電‘無人區’的路上,明陽始終堅定沖鋒在前,致力于讓中國大風機更大、更便宜、更智能、更綠色?!泵麝栔悄芸偛眉媸紫夹g官張啟應表示。
抗臺風十六載,明陽智能現已自主攻克多項臺風區海上風電的世界級難題,并實現全球抗臺風風電技術引領,成為行業內掌握臺風風場實際運行數據最多的公司,也是抗臺風風機中的“第一品牌”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過2000臺明陽風機在臺風區域運行,這些風機先后經歷了數十場不同等級的臺風,最大臺風等級達到18級。
在探索風電“無人區”的路上,明陽始終堅定沖鋒在前,致力于讓中國大風機更大、更便宜、更智能、更綠色?!拔覀儽仨毴スリP、去解決這些挑戰,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成長和發展,最終形成引領?!睆垎f。